2016年3月11日

傳記電影的兩難《叛逆年代》

若不作為一部傳記電影來看,其實我是喜歡這部片的。雖然《叛逆年代》沒有明擺著是一部傳記電影(畢竟就是沒將主角名放在電影名之中),但詹姆斯狄恩幾個字一搬出來,讓人不往那方向想也難。這一來,就硬生生增加了許多包袱與原罪。

導演選擇的切片,是詹姆斯狄恩在正式出道前遇上攝影師丹尼斯的一小段日子。因此情節推進十分平淡,前半段甚至平淡到令人有些不耐。但在城市的日子中兩人幾無交集,還在互相試探與摸索,或許也映照出兩人活在繁忙大城,庸庸碌碌討生活,面對客套與市儈的種種不適應。電影後半段回到詹姆斯狄恩的家鄉後,兩人似乎都漸漸釋放,愈發能面對彼此、面對自己的人生,也做出自己想要的抉擇。

看到電影中段才會發現,真正的主角是攝影師丹尼斯(這也沒辦法,誰叫導演也是攝影師),詹姆斯狄恩只是一個性格完全迥異的對照組。兩個都試圖想要證明自己的年輕人,還在不知所以的道路上掙扎,相遇之後,似友情又非友情的相處,刻畫出所有曾躁動而叛逆的青春,這是有關「一個男孩如何追尋夢想」的故事。詹姆斯狄恩回到學校後,對著學弟妹們在舞會上的一番談話,更點出了「叛逆年代」的主軸。而同樣作為一位攝影師,不知道電影中的丹尼斯,又有多少安東寇班自己的影子呢?

只不過,電影對於「一個男孩」如何追尋他的夢想著墨太多,兩個演員對戲實在沒有太大火花,情節上兩人相處也顯得疏離沒有互動,並沒有發揮太多1+1大於2的效果。

而最令人扼腕的,還是「成也詹姆斯狄恩,敗也詹姆斯狄恩」。將宣傳焦點放在一代傳奇巨星身上,或許是不錯的方向,但也是一招險棋,而丹恩狄漢的詮釋真的不夠到位。帶點懶散的純真叛逆,被他演得像個睡眠不足的嗑藥鬼,更別說圓圓臉又肉肉肚的他,真的一點也不像臉頰凹陷又是長臉的詹姆斯迪恩啊。光看外型,或許飾演攝影師的羅伯派丁森還會是更好的選擇吧,更別提要跟詹姆斯法蘭科版本的詹姆士狄恩相比了(好歹也找個方下巴的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嗷嗷奶奶,掰掰

這個星期天我照例睡到中午(沒錯我這個年紀還是可以睡到中午很強吧)才醒來,懶散地梳洗過後準備出門覓食,在出門前隨便地滑著手機,卻忽然看到嗷嗷走了的消息。 整個人從頭到腳都冷了起來,但一字一字地把全篇讀完後,心情卻感到稍微舒緩了。高齡22歲,沒有病痛、沒有嘔吐、沒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