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6日

Patients have to be patient.


未命名

醫院裡如果都是這樣笑容親切甜美可人長相又正的護士,就算等待看診的時間再漫長,病人看起病來大概也會開心點。


陪室友上醫院的這次經驗,讓我見識到了英國之沒效率到了極點的程度。(語無倫次的文法足以說明我的激動)

事情肇因於爲了減肥而開始練習瑜珈的V室友,因為試圖在沒有熱身的情況下做出人體拱橋的高難度動作,導致尾椎骨嚴重受傷。一開始本以為只是普通的拉傷,休息一下第二天就好了,沒想到隔天起床連走路都有困難,隨便跨出一步,尾椎都疼痛難當,連平常走去學校花費大約十分鐘的路程,她竟然也走了半個小時。

這下事情非同小可,於是覺得還是看個醫生比較保險。一開始時還慶幸英國有非常貼心的NHS(註一)系統,感覺是非常健全的醫療制度,又對學生很親切,於是便決定先到學校的醫務室掛個號。沒想到小姐卻說,看起來沒有很嚴重啊,還可以走路還好吧,回去休息一下應該就可以啦。最後在死拖活拖的哀求下,好不容易才安插了一個號碼。這樣半殘的日子過了兩天,情況越來越嚴重,醫務室那邊遲遲沒有消息,每次去問都說再等等,V室友問了些在英國久居的朋友,才知道:這種按規矩來的掛號,不等上一個月是輪不到你的!


但這樣行動不便的日子怎能忍受上一個月?她可是連樓梯都不能爬,還跟住在一樓的我換了房間。這下只好使出撒手鐧,大約凌晨一點半的時候,我便陪著V室友坐計程車去最近的 Royal Imfirmary,佯裝成當晚跌傷的病患掛急診。我們還把情況搞得很危急的樣子,當我幫她掛號時,她就在旁邊演出痛到快要昏倒的戲碼,然後我再跟著補充她剛剛痛到昏過去之類云云,試圖想讓急診快些進行,這個賤招看來似乎很奏效,第一輪護士的初步病況登記很順利,在五分鐘之內就快速的完成了,並獲得一顆醫院賞賜的的止痛藥。

沒想到,接下來才是惡夢的開始,我借了個輪椅,將V室友推到有電視的等候區,就開始了無止盡的漫長等待。10分鐘,15分鐘,30分鐘,一個小時,兩個小時,三個小時,始終沒有任何醫護人員出現。一開始我們還悠閒的聊天,等到第三個小時的時候,兩個人已經上至女皇,下至遊民,把整個英國從頭到尾從裡到外罵透透了。完全空等的三個小時,浪費時間之外,萬一急診病患沒有在黃金時間被治療該怎麼辦?我實在很懷疑,英國人真的了解 emergency這個單字的意思嗎??

當我第三度想去找初診護士質問的時候,才發現等候室裡貼了一張紙,上面寫著:「醫院的醫務繁忙,所以可能無法及時處理所有病患,我們保證在四小時內,急診病患都能獲得最好的治療。」我一字一句讀完之後,就和V室友一起崩潰了。原來四小時是基本啊!重點是醫院裡的病患明明少得可憐,怎麼進度還是如此緩慢?看來我們都被台灣的良好效率養大了胃口,平常在空蕩的夜半醫院裡等上四小時看病不是很令人髮指的事嗎?難怪急診室裡其他的英國人都一臉理所當然的平靜,還有個看來像被喝酒鬧事的人打得頭破血流的警察老神在在的看著雜誌,而那些一直嚷嚷怎麼還沒輪到我們,爲什麼我們等了這麼久的都是些看來像是移民的有色人種。


在時間快要逼近四小時大關的黃金時間時,我們被適時的安排到急診室治療去了(這時候就這麼有效率了)。但是進入急診室之後仍然要等(這樣算不算醫療詐欺?超過四小時了喇!),之前因為有許多先我們進來的病人而感到憤憤不平的我,這下可開始同情他們了,急診室裡少說有20幾個隔間,許多都是剛剛候診室裡熟悉的臉孔,每個隔間都躺了病人(和家屬朋友),每個人,都在等

安靜的醫院裡很好睡(可知病人實在很少),我就在等待的空檔時睡著了(根本就過了正常睡覺時間很久)。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好夢正甜的時候,醫生忽地拉開簾子走了進來,天知道這時候根本沒心情抱怨,也沒心情演戲了,只想趕快陪室友把病看完回家睡覺。在一番診治之後,醫生表示需要照個X光看看有沒有挫傷之類的問題。於是,又開始了已經不知道第幾次的等待……


後來的情形也懶得贅述了,簡言之,就是一連串的,等待。這篇文章若化成大綱撰寫,大概會變成這個樣子:生病→醫務室→等→去醫院→掛號→等→進急診室→等→醫生診療→等→二次診療→等→X光片→等→回診室→等→最後診療……

其實這一切還沒完,還剩最後一個拿藥的步驟,但兩人實在等不下去了,加上醫生也說尾椎受傷沒有任何辦法可以加速復原,只能開止痛藥好好修養等(又要等!!)它自體恢復,於是我們便直接省略了最後一關。凌晨一點半就報到的診療,在結束時已將近早上八點,我也沒力氣算到底花掉多少小時了(明明只是看個尾椎而已)。走出醫院大門時,已然天色大白、鳥聲啾啾……但兩人都沒有咒罵,一方面是在候診室的時間已久得足夠讓我們飆出所有生平所學的髒話,一方面則是兩人都迫不及待的想回家擁抱柔軟的棉被跟枕頭。

總算明白語言和文化的密不可分,英文裡patient這個單字不是沒有道理的。


《註一》: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是英國的醫療制度,類似台灣的健保,只要註冊成為會員,一般的病和一些例行的身體檢查,基本上都是「免費」!海外人士只要具有六個月以上的居留權也可以加入。聽起來很吸引人,不過我自己是覺得「不用錢的最貴」,此篇文章不停等待的差勁效率即可對此稍作說明(雖然NHS能發展這麼久,也一定有其優點)。本以為這些不滿是被台灣制度養大的胃口,後來在學期中的某堂digital health的課中才發現,英國政府對於NHS中的某些負面問題也很頭痛,正試圖以一些新科技輔助達到更好的效果。

(最後一段怎麼變得這麼學以致用?)

(而且感覺好吊書袋啊!)


延伸閱讀:英式效率


2009年5月25日

綠色之旅:Sheffeild


SANY0002

這次來Sheffield雖然大約總共兩天兩夜的時間,但其實真正在tour的好像沒幾天。畢竟此行最大重點,是「Placebo朝聖」啊!加上Sheffield可以逛的景點好像也不是太多,整個人就顯得相當放鬆,沒有什麼矢志要在兩天內將某行程目標完成的壓力。因為當晚回去心情大high,又和Miho太久沒見,兩人嘰嘰喳喳聊了好久,結果搞到將近早上五點半才睡覺,本來預計的 Chatsworth行程也被自動延後。

因為前一天太晚睡,結果第二天大家都睡到將近中午才起床,雖然我九點多就被該死的教堂鐘聲吵醒,即使試圖睡回籠覺,還是一直被不停的打斷……不過才剛起床就有Miho的賢夫良父送上的豐盛英式早餐,可說是爲今天玩樂的做了個美好的開始。

SANY0014
◎賢夫良父的全套英式早餐。(太賢慧了啦!)

第一天(的白天)行程主要就是在市區內比較著名的景點晃一晃,由於勤奮的 Miho 今天一整天幾乎都要打工,所以就由賢夫Shu充當今天的導覽員。雖然此導覽專業的程度讓我懷疑,Shu先生是不是昨天上床睡覺前有偷背旅遊書,但可惜 Sheffield 也真的不是什麼適合觀光的城市(引述Miho之銘言),所以只能可惜了他的好口才。

據說Sheffield是綠色計畫最好的都市,擁有全英國比例最高的公園(但是我覺得輸Leicester啊!好啦我知道我們是鄉下跟都市不能比 =.=),所以公園是一個非常値得參觀的景點……除了公園之外,兩人還去著名的Winter Garden晃了晃,在小小的博物館打發了些時間,然後就在市區走來走去,先是去Sheffield 著名的觀光廣場拍了幾張照片,然後在回家的路上對教堂朝聖了一番,便結束了今天的市區導覽(真的很虛…………)。


SANY0019
◎著名的廣場公園

不過沒關係,一切的重頭戲都在明天的 Chatsworth城堡行,爲了隔天的郊遊踏青,大家早早就上床睡覺好養精蓄銳(明明也拖到一兩點才爬上床……),賢夫良父又照例做了美味的晚餐給大家補充體力。


SANY0026
◎Miho妳太幸福了,想想去曼城=吃泡麵的我……(泣)。
(最後根本都在拍吃的照片)


星期天九點多我們就準備出發前往 Chatsworth城堡,根據官網的介紹,這是Devonshire公爵和公爵夫人住的地方,也是電影《Pride and Prejudice》和《The Dutchess》的拍攝地點,簡單來說,就是個不折不扣的觀光勝地!

因為Miho賢伉儷已經參觀過這個地方,所以城堡裡要買票的行程我們就自己走。個人認為這種貴族城堡其實都大同小異,參觀重點還是在一份觀光客走馬看花,使命必達的精神!

以下圖多:


(城堡入口)
SANY0034SANY0040

光是入口就感覺非常有氣勢了。

SANY0044



















SANY0071



















看照片就知道,這地方的唯一重點就是:貴族!氣派!富麗堂皇!竟然住的地方就有一個小型教堂,真不愧是上流社會的生活。

只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裡面的豪華,而是:怎麼會這麼暗!!也難怪貴族都體弱多病,吸血鬼似的蒼白,關在這種黑戚戚的房子裡,又近親相姦通婚,難怪個個都有健康危機…

除此之外,本城堡另一個參觀重點就是因電影拍攝而附加的觀光價值,下面這些傳說中的電影場景,真是太殺觀光客的底片啦!

SANY0085 SANY0054

這個城堡比我想像中還要大,內容也比我想像中豐富許多,從頭到尾逛完一圈竟然已經花掉我們快兩個小時。而Chatsworth不愧是超強吸金城堡,本身的歷史和觀光價值不用說,其他小地方也都非常週到。例如在動線規劃上安排的非常順暢,讓參觀民眾不用一直煩惱到底該走哪邊才可以全部看到,只要順著指標走,就能完整看完全部的景點。除此之外所有的導覽人員也都非常專業又親切,察言觀色能力很好,總是會在不給你壓力的情況下,帶著微笑給予一些參觀上的建議和說明。最厲害的地方則讓我想起了參觀曼聯足球場的經驗,參觀完畢後推開玻璃門的最後一站,映入眼簾的是經過良好設計,灑滿金色陽光的紀念品專賣店,讓身為膚淺觀光客成員的我無法控制。(一定要買紀念品才能證明你的到此一遊啊!←真的很膚淺)

出了建築後行程還沒結束,因為佔地廣大的Chatsworth花園裡,還有更多東西等著我們參觀。

SANY0113 SANY0132

一片綠油油的花園,光是這片碩大的草皮就打死台灣一堆小不啦機的公園了。Chatsworth四面都是草地,下面一張則是從另外一頭觀看城堡的景色。照片中的噴泉好像就是《The Dutchess》的其中一景(印象中)。因為花園太大,拍照拍到手軟,不囉唆,看看照片比較實在。


SANY0154SANY0101

SANY0139















參觀完之後,因為離公車到來的時間還有半小時以上,大家就脫了鞋坐在草地上吹風,悠閒的等候。真的是非常British style的春日啊。

身處這樣一片綠色芬多精中,加上我們又非常幸運的碰到了難得陽光普照的英格蘭氣候,有點暖卻不太熱的天氣讓人感覺特別舒暢。這趟旅行就在非常綠色的Chatsworth畫下完美的句點,我想以後回想起這個地方,大概浮現在腦海的都是那美麗而微風輕拂的午後時光吧!


2009年5月15日

First LIVE in UK: Death Cab For Cutie @ Nottingham


 n544465885_1150053_5444

爲了加速消耗Placebo現場演唱帶來的衝擊、沉溺和怠惰,我決定把前債盡速清光,好讓心靈平靜,專心致知於寫報告上…

其實去看DeathCabForCutie的 live已經是2008年11月15時的事了,通常過了這麼久,一般而言都會懶得動筆,懶得靜下心來回憶,而且會覺得經過賞位期限再寫出來的文字都會變調。但我只能說Placebo威力太強大了啊!將我所有埋藏在五臟六腑的情緒都挖了出來,幾天來我不停回想起過去每一場表演,想像著未來將要參加的每一場表演。我必須將這些感覺一一抒發,否則這些情緒會變成一顆埋在心裡的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爆炸。


首先必須承認,我並不是他們的本命飯,比較知道的就是Transatlanticism還有plans這張,好像也是比較受好評的兩張專輯(所以才會知道吧…)。會決定衝現場一方面是因為有人作陪,加上地點在我沒去過的Nottingham,想說可以順便觀光一下, 而且Nottingham 離Leicester 又只有短短半小時的火車車程,於是就這麼成行了。(可說是非常膚淺的理由)

英國的第一次live,讓我心情很激動,雖然他們並不是英搖團,但光是「去live house聽live」這個行為就令人非常興奮了(典型的劉姥姥)。在經過半個小時的等待,和暖場團的演出後,他們終於出現了,DCFC在外型上真的是個非常素人的團,演唱當天Ben穿的是最普通的紅格子襯衫加牛仔褲,不過即使如此鄰家,還是引起了現場歌迷狂熱的尖叫。

因為是新專輯宣傳演唱(每次都用這招,也好,這樣我們才有表演可看),照例新歌很多,加上我並不是他們的熟飯,所以大部分時間都專注的看著台上的表演,而不是把自己丟到音樂中跟著人群一起high。好在這個團的賣點並不是非常典型那種激烈狂吼、發洩不滿的rock music,雖然主唱還是激動得全身是汗,而且邊唱歌邊甩頭髮,還把汗都甩得飛濺出來。


沒有讓歌迷失望,我還是聽到了最經典的幾首,像是 soul meets body和I Will Follow You Into The Dark,而當Transatlanticism 這首歌出現時,我很高興並沒有因為對DCFC的不熟悉而放棄這場表演。這首歌空靈的感覺和現場的氣氛格格不入,卻彷彿把我帶到另一個時空,那種擲地有聲的鏗鏘是令人震懾的,若用中國文字來形容,就是所謂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訴」吧。當最後一個音裊裊結束,我才發現自己的嘴巴微張,就在不知不覺中溶進了那一片樂聲。

雖然我真的對他們不熟到,主唱沒有戴他的招牌黑框眼鏡我就認不出他來的地步,但光是能現場聽到Ben那清亮而令人心碎的聲音在空氣裡迴蕩,就讓人覺得這一切值回票價了。


I need you so much closer…
那晚,我真的離他們,很近,很近……

n544465885_1150067_9642
。照片是Anita拍攝,歌單是網路上找來


Setlist:
The Employment Pages
Your Heart Is An Empty Room
New Year
Why You'd Want To Live Here
Crooked Teeth
No Sunlight
Grapevine Fires
Summer Skin
Soul Meets Body
I Will Follow You Into The Dark
I Will Possess Your Heart
Cath
We Looked Like Giants
Company Calls
Long Division
The Sound Of Settling


Encore:
Technicolour Girls
Title And Registration
Expo 86
Transatlanticism


2009年5月13日

Placebo Effect


eflyer

高掛第一的Sheffield場次就是我參與的那場! (圖片來自官網)


一個字。

爽!

這是我看過最累的一場演唱會,卻也是最high的一場。一直以為自己是冷靜溫和的,不知道怎麼的卻也和旁邊的人潮互相推擠了起來,最後一團混亂的場面,讓我不敵身邊180公分高的白人大象妹,還漂流到了人群後方,不但後半場40分鐘都踮著腳看表演,更被瘋狂的歌迷潑了一身的啤酒。表演結束時,我的喉嚨完全啞掉,小腿幾乎抽筋,又累又餓又流汗。

但是,很爽

像是結束一場激烈的性愛運動那樣,汗流浹背、氣力放盡、徹底高潮過後的滿足。就是那樣一個肉慾的樂團。

團如其名,不能真的高潮、不能真的嗑藥、不能真的迷醉,那麼就用這安慰劑一樣的樂團代替吧。


仍然記憶猶新,一開始似乎迷醉著的聽眾,在進入第三首 "Black-eyed" 後忽然猛爆的騷動了起來,幾乎是前奏一下就開始了浪潮般的推擠,像是暴風雨時狂捲的海嘯,那種洶湧幾乎讓我窒息,即使不想隨著人潮波動,卻也無法控制自己的腳,就像是被Placebo的音樂操弄著那樣。一個女孩在身邊倒下,陰鬱的能量在蠢蠢欲動,我慶幸和身邊的友人衝散了,不知道自己黑暗面的的顯露會是怎樣一種光景,我寧可獨自待著,一點不想示人。

和聽說的不同,Brian 的話很少,只有三次總共不到十分鐘的發言,除了謝謝大家看表演,介紹團隊裡的新成員,以及對於新專輯的說明的三段小講話,剩下的就是不停的音樂,但是這樣對我而言也足夠了。現場表演真能感受到 Brian 自己的誓言:他們要成為最棒的Live Band。那滿溢的感染力是種完全不同於專輯裡的魅惑,如果你是Placebo飯,真的,絕對絕對,去吧。就算一生只有一次的Live表演也已足夠。

可以想見這次新專輯的歌很多,奇妙的是,一開始並不是那麼喜歡新專輯主打的,看完表演回來後,卻像中邪一般開始不停 repeat 這首歌。這就是 Placebo的現場魅力嗎?這麼ROCK又陽光的新歌重新帶給我一種《太陽浩劫》裡虛無又華麗的感覺。不得不為的、奮力的、無力回天的,Battle for the Sun啊…我們也battle for the Placebo啊…


我仍然無法決定這是好是壞,Brian 在在NME的訪談中這樣說:"[Darkness is] a part of who you are, but [this album] is about the choice of standing in the sunlight instead. We've made a record about choosing life, and choosing to live, about stepping out of the darkness and into the light.

噢,也許吧,因為都是平凡人,所以我們才活了下來。憂鬱、黑暗和墮落或許是藝術和音樂的養分,卻不是生命的終極目標。若無法像 Jimi Hendrix、Janis Joplin、Sid Viciou 這些天才般爆裂、燃燒,將生命活成一個傳奇,那麼最後,我們也只能選擇走在陽光下。那樣不再血氣方剛、不再自溺、不再牽扯毒品和性愛的昇華,或許也是一件好事吧?2009 的 Placebo 讓我想起一個才華洋溢自殘成性的女孩,曾經也那麼沉醉於Placebo的樂聲裡,而今她安穩的走在一條普通平凡的道路上。我也無法知道現在這個正經八百而幸福生活著的女孩,和當年那個燃燒青春、燃燒熱情,埋頭在文字、浸淫在自己憂鬱裡揮灑著生命的詩人,究竟哪一個比較美麗。

大概已經沒有力氣再咆哮,沒有力氣沉浸再燃燒。不是最後的美好永遠留在了記憶中,就是面對、改變、漸漸長大。就像童話裡的愛情、生命中那些美好,留下或前進,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


走出會場,強烈需要一根菸的撫慰。像是做愛完的事後菸,一個了結,一個放鬆,一個沉澱的當下。

我還是很高興,能夠跟著他們一起長大。


後記:當天檢查很嚴格,所以我的相機被沒收了。本來很生氣,後來想想大概是怕新歌外流,畢竟專輯都還沒發行。很糊的照片是珍貴的手機攝影,也是唯一一張能隱約看得出主角的照片。第一次天殺的感謝進步的科技、進步的3C產品,讓我能留下如此美好的紀念。距離我僅僅10公尺的 Brian 和 Stafen (雖然他在另一邊無法入鏡)。

如果時間允許,Placebo的台灣場,我也會照衝吧!

DSC01144

List: (not in order)
Kitty Litter,
Battle For The Sun,
Devil In The Details,
The Never-Ending Why,
Julien,
Happy You're Gone,
For What It's Worth
special k,
bitter end,
song to say
goodbye,
special needs,
broken promise,
meds,
infra-red,
black eyed,
every me and every you,
peeping tom,

嗷嗷奶奶,掰掰

這個星期天我照例睡到中午(沒錯我這個年紀還是可以睡到中午很強吧)才醒來,懶散地梳洗過後準備出門覓食,在出門前隨便地滑著手機,卻忽然看到嗷嗷走了的消息。 整個人從頭到腳都冷了起來,但一字一字地把全篇讀完後,心情卻感到稍微舒緩了。高齡22歲,沒有病痛、沒有嘔吐、沒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