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1日

家畜人鴉俘


image


終於讀完了。
只能用「震憾」兩個字來形容。


最初會想看這本書,說穿了也不過就是好奇而已。第一次在書店看見它,雖然打上個大大的十八禁還用塑膠封套封起來,卻也沒怎麼注意,畢竟這樣的書並不在少數。直到聽見身邊的朋友此起彼落的評語:「變態,真是太變態了!」「日本人真的很變態。」到底是怎樣變態法?實在讓人很想一窺究竟。

閱讀初期進行的很困難,總是讀讀停停,因為被書本裡的變態內容弄得心情很不好,有時後還會想乾脆放棄不看了,沒想到卻漸入佳境,一發不可收拾。雖然才是這系列的第一本,卻也不得不承認能被三島由紀夫稱讚為「戰後最大奇書」並不是空穴來風的。

這本書令人佩服之處首推作者的想像力。若是說托爾金以《魔戒》架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奇幻世界,那麼這本書大概可以說是建築了一個最豐富精采的SM世界。對各種類型鴉俘的刻畫:包括畜類、傢俱類、矮人類等等龐雜的系統,各種不同的類別中亦根據其能力、IQ高低不同而有等級之分;家畜語的由來及其研究參考文獻;白種人帝國和其女權至上主義與貴族階級的基礎和進化;鞏固其階級的重大發明和理論和反對聲浪,以致於最終確立這套制度的歷史和科學發展......。諸如此類的事例不勝枚舉。但即便如此,只要沒有真正翻開書本,仍然不能了解作者所創造出的是多麼緊密、精細而又環環相扣的作品。每一個細節都經過仔細的思考和編排,不得不令人盛讚此書想像力之無遠弗屆。


令我震憾的另一點,則是價值觀與教育的影響力。這本書還進行在前三分之一的時候,我仍然還對這書裡所描述的各種情狀感到噁心反胃,對於書中主張的「重點是膚色噢!是黃皮膚告訴了我。他是鴉俘,不是人類....」「不是白皮膚,就不能稱之為人。什麼白人,根本不必加形容詞。我們就是真正的人類─」實在感到無比詫異。但是在將鴉俘本質論消化完後,竟開始覺得鴉俘不是人類而是家畜有其一定的道理。

姑且不論這種看法正確不正確,重要的是,為什麼他們會認為黃皮膚的人是動物?為什麼我們認為不是?黑人不曾經也是奴隸?第三世界的民族不曾經被長期殖民?即便是現在,不是仍有許多民族、國家有著強烈的性別與階級分野?

曾經有過種族歧視,現在已經被消弭;曾經有過男尊女卑,現在卻高唱兩性平等,在還沒有推翻以前,誰不認為那是理所當然的?我們看著過去是不人道、是未開化,但在古代人眼中我們的所作所為會不會是離經叛道的表現呢?

「只要想要二十世紀人遇見無論如何都不相信地球會自轉的中世紀人時的心境,自然能夠明瞭她內心的焦急吧!」不需要時光倒流,只要想像說服一名阿拉伯女子拿下她的面紗在大庭廣眾下出現,大概就能夠有一模一樣的困窘。我們賴以維生的價值觀都是經由這個世界、這個人群,我們生長之處的文化所產生的。

寶琳之所以為寶琳,是因為自幼《畜人論》就深植腦海,成為生活常識。克萊兒又何嘗不是?她所知道的世界,是無論膚色種族性別,一律平等的世界。其實根本沒有誰對誰錯,她們只是堅持著自己所認定的價值觀。若是寶琳易地而處,留在二十世紀的球面,難保被影響的人不會是她。

可怕的是,我們對於自己所知所學,常常不假思索的接受,或以理所當然的角度看待任何事情。「盡信書不如無書」「Question everything.」不是空談,但卻沒有幾人能做到。這是價值觀和社會力量的影響,也是教育體制潛移默化下的結果。

美國標榜自由獨立和率性,於是他們教育孩子這麼做;日本人崇尚紀律和制度,所以他們的國民具有如此的特質。教育是一種精神的提升,卻也可以成為潛移默化的洗腦。不只是人類,動物也是一樣,在閱讀某肉便器的個體史時,腦中便不停的浮現村上龍《69》裡的一句話:「學校老師們不斷進行的就是把我們改造成家畜的活動。」

也許是邑司人被洗腦了,其實鴉俘也是人;也許是鴉俘們被洗腦了,他們自甘墮落成比家畜還不如的生物;或許根本是我們錯了,因為我們就像中古世紀的人們對太陽繞著地球轉深信不移一般的迂腐愚昧。

那麼還有什麼是對的呢?多數不一定正確,少數也不見得錯誤。但當你力排眾議堅持己見的時候,會不會正顛覆了一個既有世界的秩序?什麼時候應該接受別人的批評指教,什麼時後又該雖千萬人而無往矣,相信什麼,否定什麼,大概永遠都會是人生一項做不完的習題吧。畢竟結果之後總還有結果,有時候你以為已經到了最後卻沒想到仍然有最後呢。


雖然只讀完第一部,卻已經讓我有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與其狹隘的稱它為SM小說,我想更貼切的形容,應該是一種極端變態的社會奇幻小說,施虐與受虐的都不再是單一的個體,而是一個被集體強暴的階級與種族。而現實中的我們也許也正進行著同樣的施虐與受虐吧。



9 則留言:

  1. 我覺得人跟動物有些不同,其中一個就是人有

    自己的信仰吧。

    不管對人對事對物都有一種判別的標準,就像

    我們對某個人很感冒,對某一個人卻特別有親

    切感,其實那也是內化自一種信仰而產生的結

    果。

    不論這種判斷是對或錯、正確或是偏離,人就

    是靠這而一直生活下去的。在面對任何一件

    事,吃飯、購買、逛街、交友,都會在一連串

    的信仰中篩選決定。

    所以世界上會有千千萬萬種貼標籤的行為,因

    為每個人想得都不大相同,就看哪種標籤成了

    意識主流。

    只是經過儀器輔助,大多數的標籤都會往人能

    科學觀察的現象慢慢逼近。

    (不過那終究也只代表了人的觀點。)

    回覆刪除
  2. 沒關係~我已經想到妳會有這種反應

    ╮(╯▽╰~)╭

    回覆刪除
  3. 因為太震憾了||||

    還有一樓的我看不懂你寫的 一一||||||

    回覆刪除
  4. 第二集有對邑司的畜人制的由來作一個說明

    我只能說作者這樣的編排實在是太聰明了

    讀者幾乎被洗腦後才道出這麼一段歷史

    而且它的因果很具說服力(當然是除了科幻的部

    分)



    不過我覺得要不是寶琳遇到的地球人是克萊爾

    跟麟一郎

    也不會有這個故事了

    不講邑司從小灌輸白人的畜人論

    種族歧視也是地球上本來就有的文化

    所以克萊爾才會馬上就接受了這個理論吧

    所以說這兩人的關係一開始就是個危機



    而麟一郎很倒楣的又是身為日本人

    日本人祖先的大神文化即來自於對(透過時空旅

    行的)邑司白人的信仰

    (這是書裡寫的)

    覺得作者實在太厲害了

    把日本人一直以來都有的崇洋心態解讀成祖先

    種下的因

    不管怎樣,麟一郎在一開始就輸了

    誰叫他理解日本文化咧



    雖然是黃種人

    但是中國人可是從頭到尾都不存在於這故事裡

    看的時候還滿抽離的

    (想說"我才不是鴉俘咧")

    回覆刪除
  5. 沒錯沒錯!!

    我也有注意到這一點

    因為他從頭到尾口口聲聲就說

    原生鴉俘是來自於日本諸島

    不過我這人就很討厭一竿子打翻

    所以雖然知道他強調日本人的部分

    不過看到黃皮膚就很刺眼 XD



    而且我也覺得作者有意把麟一郎跟克萊兒描寫

    的一個軟弱一個強勢

    書中的麟一郎很像是在好萊塢電影中才會出現

    的那種猥瑣的的中國人角色一樣

    這樣一來,他會有那種結果就變得很理所當然

    吧(讀者也比較不會給予同情)

    回覆刪除
  6. 學姊告訴你們一個秘密:我從小就覺得你們的

    文筆真好,真的



    他媽的這裡這麼黑,送出按鈕是在哪裡呀@@

    回覆刪除
  7. 找到了找到了!

    程頤:「中之理至矣,獨陰不生,獨陽不生,偏則為禽獸、為夷狄,中則為人。」

    原來以前我們也是把人家看成禽獸嘛 *攤*

    (結果現在民族融合了,搞半天我們都有禽獸的血統 XD)

    回覆刪除
  8. 人類不只光吃是站在食物鏈的頂點也不斷的為求物質生活及經濟效益迫害生態環境是帶給所有物種不幸的物種,並且就算反噬人類自己也"益"無反顧,以善惡有報觀之,人類最沒有資格獲得幸福

    回覆刪除

嗷嗷奶奶,掰掰

這個星期天我照例睡到中午(沒錯我這個年紀還是可以睡到中午很強吧)才醒來,懶散地梳洗過後準備出門覓食,在出門前隨便地滑著手機,卻忽然看到嗷嗷走了的消息。 整個人從頭到腳都冷了起來,但一字一字地把全篇讀完後,心情卻感到稍微舒緩了。高齡22歲,沒有病痛、沒有嘔吐、沒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