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票房很差的國片,跟我要好的人看了都皺眉的電影,卻為什麼,深深深深地打動了我。我承認,華麗的片段和咬文嚼字的台詞,太過自溺且瑣碎絮叨,可是就是這樣細細瑣瑣地像針慢慢扎著,然後我就這樣沉溺了。
總覺得喜歡這部電影的人都是心裡某處曾有個破洞的人,討厭世界,但不恨這個世界,且甚至希望這個世界愛我。但終歸知道自己是個不容於世的廢柴,就算能像正常人一樣過生活,但總是有些苦痛真實又深刻埋藏在內心深處。這樣的我,也能被愛嗎?這樣的我,值得被愛嗎?於是總一面逃離一面又怕被丟下,有時候都不知道是不是怕被世界拒絕,而搶先拒絕了世界,孤獨驕傲又頑強。
最後的曙光是溫暖不是解套,因為只要沒有超脫,痛苦永遠都在,解套就是末日,解套就是超脫。因為討厭世界所以試圖改變這世界,想將這世界揉捏成一個自己想望的樣子,一個心中的自己想愛的樣子,然後我就可以愛了。但這樣的作為有時候很徒勞,世界也沒有義務接受這樣的我行我素。但我覺得這就是導演的溫柔,她賦予生命存在的意義,不是去抗拒,而是接受,如果不能繼續痛苦、繼續挖掘,也無法感受溫暖和愛。這個世界沒有永不西下的太陽,但明天太陽也依然升起。吳安良希望擺脫這個世界,但真正超脫了時間,走出末日,他又渴望回去那個給他痛苦也給他歡樂的地方。
所以我,也想看看自己能走到什麼地步,想知道在與世界的對抗之中,怎樣平衡的共處,不失去自己也不失去朋友,被世界推動也推動世界,想學習愛人也讓自己值得被愛,想知道這世界所有好的壞的一切,然後,仍然愛著這個世界。所以,我覺得吳安良沒有革命,但也革命了。那是愛,是一切的源頭,那場魔幻般的Woodstock,就是我心中的卡拉圖號,讓那些迂迴曲折的心思得以上船,找到歸屬。即使「不知道」、即使「我忘了」,但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總有那樣幾個「不知道」「我忘了」的人,一起在時間和宇宙的碎片裡,瘋狂而荒唐的活著。
一起看星星、一起唱歌,一起看著日落西沉,一起在輪迴和愛中,感受這個世界的一切。終有一天,我們都能學會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我好喜歡片中吳安良回想起他和郝歌青春的那一段,然後悠然醒來,發現「游」是解救自己唯一的方法。只要那人存在,只要想起來,你就知道你能找到那個讓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即使那地方只在你的想像之中。原諒自己,一直是最難的功課。
「時間就像一首歌,聽著聽著你就嫌煩,以為它是在念咒,你們老想著要解脫,可是你們卻沒想過,這首歌一開始的時候,
真好聽。」
總覺得喜歡這部電影的人都是心裡某處曾有個破洞的人,討厭世界,但不恨這個世界,且甚至希望這個世界愛我。但終歸知道自己是個不容於世的廢柴,就算能像正常人一樣過生活,但總是有些苦痛真實又深刻埋藏在內心深處。這樣的我,也能被愛嗎?這樣的我,值得被愛嗎?於是總一面逃離一面又怕被丟下,有時候都不知道是不是怕被世界拒絕,而搶先拒絕了世界,孤獨驕傲又頑強。
最後的曙光是溫暖不是解套,因為只要沒有超脫,痛苦永遠都在,解套就是末日,解套就是超脫。因為討厭世界所以試圖改變這世界,想將這世界揉捏成一個自己想望的樣子,一個心中的自己想愛的樣子,然後我就可以愛了。但這樣的作為有時候很徒勞,世界也沒有義務接受這樣的我行我素。但我覺得這就是導演的溫柔,她賦予生命存在的意義,不是去抗拒,而是接受,如果不能繼續痛苦、繼續挖掘,也無法感受溫暖和愛。這個世界沒有永不西下的太陽,但明天太陽也依然升起。吳安良希望擺脫這個世界,但真正超脫了時間,走出末日,他又渴望回去那個給他痛苦也給他歡樂的地方。
所以我,也想看看自己能走到什麼地步,想知道在與世界的對抗之中,怎樣平衡的共處,不失去自己也不失去朋友,被世界推動也推動世界,想學習愛人也讓自己值得被愛,想知道這世界所有好的壞的一切,然後,仍然愛著這個世界。所以,我覺得吳安良沒有革命,但也革命了。那是愛,是一切的源頭,那場魔幻般的Woodstock,就是我心中的卡拉圖號,讓那些迂迴曲折的心思得以上船,找到歸屬。即使「不知道」、即使「我忘了」,但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總有那樣幾個「不知道」「我忘了」的人,一起在時間和宇宙的碎片裡,瘋狂而荒唐的活著。
一起看星星、一起唱歌,一起看著日落西沉,一起在輪迴和愛中,感受這個世界的一切。終有一天,我們都能學會與自己和解、與世界和解。我好喜歡片中吳安良回想起他和郝歌青春的那一段,然後悠然醒來,發現「游」是解救自己唯一的方法。只要那人存在,只要想起來,你就知道你能找到那個讓自己安身立命的地方,即使那地方只在你的想像之中。原諒自己,一直是最難的功課。
「時間就像一首歌,聽著聽著你就嫌煩,以為它是在念咒,你們老想著要解脫,可是你們卻沒想過,這首歌一開始的時候,
真好聽。」
*
我終於寫得出來了。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