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2日

滑順入口的暖心之作:逆轉人生

一開始看到「殘疾」「黑人」「逆轉」等關鍵字,又開始反骨的覺得又是一部賣弄樂觀、熱血的勵志片。法國片,有時候其實就也是很灑狗血的啊。

但是口碑這麼好、人氣這麼高,還是決定看完後再來罵。沒想到我也被這部片完全「逆轉」了。一點也不悲情,一點也不灑狗血。所有刻板印象和自我優越的同情都不見了。

怎麼會有拍得這麼順這麼順這麼順這麼順的片啊!

就像一顆溫泉蛋滑順的通過喉嚨一樣。有點生腥但不討人厭,吞下後,又覺淡淡的回甘。故事內容普通到不行,所有鏡頭全圍繞著兩個主角打轉,你以為他們之間的落差太大,存款、種族、地位、身分、健康、價值、家庭,不只是兩個世界,更像兩個宇宙。但他們的吵架、吐槽、針鋒相對、愛理不理,都那麼真實,像活在螢幕上一般。兩個人從南轅北轍到慢慢靠近,若有似無的改變中,維持著外冷內熱的關心,好喜歡。


演員很討喜,自然不做作,好多場景總忍不住發自內心的笑出聲音來。那不是刻意的搞笑,而是真正的「開懷」。影片淡淡的結束在一個美麗又溫暖的微笑裡,然後,我竟然發現自己的嘴角也正微微上揚著。真的是一部很簡單卻也很不簡單的片子。

我們都是壁花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一直記得看《騷人》那天,映後座談有人跟陳映蓉這樣說:「我很喜歡最後一幕的結尾戲,仍然能感覺到導演對這世界的愛。」然後就開始淚流不止,結果我受到當時那股氣場的影響,也變得感性了起來,最後跟導演說話時,也忍不住頻頻熱淚盈眶。

但我想《騷人》最終讓我喜愛的原因,也正是因為如此。很騷、很廢、很不容於世,於是想破壞、改變現狀。討厭世界,但終歸我還是想擁抱世界的。那就是我們,那就是廢柴。

所以,這也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壁花男孩》。

對壁花男孩的喜歡是非常私密的,但不通過那些寂寞幽暗又齲齬的走廊,就看不見在終點處的闌珊燈火。


perks-of-being-wallflower-featured

那些苦痛真實又深刻,埋藏在內心深處。你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但那些幻覺永遠在意想不到時襲擊你,時不時的扎你一下。你自問,「擔不擔心別人知道真正的你後,就不再理你了?」所以,我們都會跟糟蹋我們的人約會,因為We accept the love we think we deserve. 自認糟糕、自認不能被愛,自認我不值得更好的。


這是我們。所有的怪咖、所有的壁花男孩。但即使這樣的我們,也能be heroes just for one day。在無數的自我背棄後,有一天,你會碰到一個誰,打開你的心,用比你所能想像的美好更美好的方式愛你,用比你所能想像的美好更美好的方式相信你,用比你所能想像的美好更美好的方式接受你,而你也能如此愛他、相信他、接受他。

當有人能看穿自以為是的銅牆鐵壁、穿越所有黑暗波濤,碰觸到那個真正的我;當I feel infinite成了We feel infinite,當有人願意和你說Let's go be psychos together,無論幾次,我們都能重獲新生。


看見流洩頭頂的隧道之光,你知道你不是一個悲傷的故事,你活著,你感受,and you're listening to that song and that drive with the people you love most in this world. And in this moment I swear, we are infinite.

在那一切傷痛過後,坦然接受自己、擁抱生命。好美。


emma-watson-the-perks-of-being-a-wallflower


最後,偷偷期待兩位小男角。你們加上艾瑪,是最棒的青春三人行新組合。



嗷嗷奶奶,掰掰

這個星期天我照例睡到中午(沒錯我這個年紀還是可以睡到中午很強吧)才醒來,懶散地梳洗過後準備出門覓食,在出門前隨便地滑著手機,卻忽然看到嗷嗷走了的消息。 整個人從頭到腳都冷了起來,但一字一字地把全篇讀完後,心情卻感到稍微舒緩了。高齡22歲,沒有病痛、沒有嘔吐、沒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