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日

《穿條紋衣的男孩》試讀

 

 

這本書比預計的延遲了好幾天拿到,本來很擔心會不會是一本厚重的書,
如果讀不完可能會趕不上發表感想的期限,幸好是一本薄薄的書。
鬆了口氣之餘也怨嘆自己怎麼時常抽到這種比較「不划算」的厚度 XD

寫心得的時候,很想大肆寫出劇情內容並加以討論,
因為《穿條紋衣的男孩》是我讀到目前為止,少數讓我有「很有感覺」的現代小說。
但最後依然作罷,因為我和網頁文案上的想法一樣:
「通常對於這樣的書,我們都會有很多話想說,都會迫不及待的想要向你介紹劇情,但是這一次,我們決定不那麼做,
因為我們認為那將會毀掉你的閱讀樂趣。我們希望,你能夠在完全不知道故事的情況下,自己和書中的男孩布魯諾一起展開這場未知的探險。」


這本書給人的感覺不在於掏心掏肺或者肝腸寸斷,並不是苦痛莫名,只是淡淡的,但又有種濃厚沉重的化不開的陰鬱;
在陰鬱之後又會覺得可喜,幸好「這些事發生在很久很久以前,而且像那樣的事永遠也不會再發生了」。

我注意到本書的諸多得獎和入圍紀錄,絕大部分都是童書類的獎項,
這或許也和書中的用語描述方法有關,通篇以一個小男孩的口語寫成,也以一個小男孩的眼光觀察世界,
因此時代背景糢糊不清,許多地名和人名也都刻意略過(小男孩聽錯或不懂意義),
讓人著重於故事內容的本身,像是經過小男孩天真的瞳孔拍攝出的「淺景深」。
什麼是善良、什麼又是所謂邪惡,社會、團體、價值觀都已糊成一片,像是綜藝節目中的消音或者馬賽克,
因為這從來不該是孩子們該觸碰的課題,
他的世界只有爸爸、媽媽、家人,還有「這輩子」最好的朋友。

雖然手法和「美麗人生」有些類似,但我認為不似美麗人生過分光明開朗的矯情,
《穿條紋衣的男孩》並不是一本全然粉飾太平的書,除了結局(雖然為預期之內的發展,還是請大家自己看)起了決定性的關鍵作用,
書中許多地方洩漏的線索會讓你明暸,即使這世界有善良、有天真,也仍然有許多醜陋不堪的黑暗蠢蠢欲動。
那些用「嗶─」消掉的聲音,馬賽克磚遮蓋起來的鏡頭,都是確有其事、真實的發生著,
總有一天你得面對、你會了解,終究你會成為大人,
而要選擇視而不見,或是挺身維護那些你所認定的美好,還是..............?
書中終究沒有給出一個正確解答,但是卻給予了我們另一種不同的思考方向。



願無論世上是否有圍籬,我們都能跨越圍籬,緊握著「這輩子」最好的朋友的手。


嗷嗷奶奶,掰掰

這個星期天我照例睡到中午(沒錯我這個年紀還是可以睡到中午很強吧)才醒來,懶散地梳洗過後準備出門覓食,在出門前隨便地滑著手機,卻忽然看到嗷嗷走了的消息。 整個人從頭到腳都冷了起來,但一字一字地把全篇讀完後,心情卻感到稍微舒緩了。高齡22歲,沒有病痛、沒有嘔吐、沒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