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0日
[敗物] 一代新拍換舊拍
早就想換掉用了快五年的小威拍。
Hammer 6.0 除了輕、拍頭重的優點之外,
打起來太硬又太薄,一直讓我覺得很不順手。
加上現在打球強度和頻率都不如以往,
長時間坐辦公室體能也下降很多,
於是更想找把打起來舒服的球拍。
雖然很虛榮,但身為一個忠實網球粉絲,
球拍的代言人絕對選擇球拍時的重要考慮之一啊!
阿格西拍( Ti Radical ) 本來就是支超經典的拍子,但雖然具備超棒的手感,
可是橘色的外型卻不討我喜歡,而且還因為停產幾乎找不到 ><
Hingis 拍(RQS 11) 則恰好擁有亮麗的外型(還是我最愛的藍白配色),卻非常不適合我的打法,
於是仍然持續著我的尋尋覓覓。
最近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一位球拍經銷商,
在他大方出借Hingis拍讓我試打時,
也大力推薦了另一支拍子:Volkl 的 DNX 6 Attive
這支拍子的配色和Hingis拍一樣漂亮,光看就令人愛不釋手,
反正不打白不打,試打也沒損失就帶走用了一週末,
沒想到一試之下驚為天人,就這樣邂逅了此生的真愛。
重量很輕不說(才270g),拍頭重的平衡點設計超適合我愛亂八的打法,
最重要的是拍子很軟,打起來手感非常舒服,
根本不需要用力,球就又深又快,
尤其打攻擊球時,像甩鞭子一樣的豪邁出手,感覺實在太爽快啦!
簡直就是美艷版的阿格西拍啊!
據說 Volkl 的拍子最大的賣點在於整支球拍的避震,
圖中可以看到拍柄正中間有一塊黃色的區塊,那就是整支拍子的避震區,
可以按下去,觸感非常軟,好似隆乳用的矽膠。( XD )
把避震做在球拍裡面,難怪打起來又軟又舒服,
雖然不知道是不是廣告說詞,但我的確花的力氣比以前少,打出來的球質卻比以前還好。
除此之外,拍柄最上面還有一圈白色彈性塑膠,方便卡住纏好的握把布,真是貼心到不行阿!
下面這段Tennis Warehouse的介紹,是我看過最名副其實的廣告詞了啦!
Designed specificall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intermediate to advanced female player, the DNX 6 Attiva is engineered for comfort and maneuverability. Our female TW playtesters noted a generous sweetspot and easy access to spin when hitting with this one. The maneuverable feel allows for lots of racquet head speed, perfect for when adding a little extra spin on angle shots or when looking for a little extra pop on passing shots. The maneuverable feel also makes this one a solid choice for the female player that likes to push forward to attack the short court and the net. Stronger players will find plenty of room for weight and balance customization without making the racquet unwieldy. Best suited to players at the 4.0+ level.
Volkl的拍子在台灣不算出名,所以很難撞拍,
但在歐洲也算是頗有口碑的新興品牌,由德國老牌球星Boris Beck所創立,
這恰好又符合我另一項喜歡自以為獨特的怪癖。
此廠牌代言人雖然不少,卻沒幾個知名球星,
唯一有印象的似乎是前駙馬Radek Stepanek......... <囧>
只不過因為Volkl是 made in China,所以大陸網球場是人手一支。 <囧> again
總之,現在的我有了DNX 6 Attive萬事足,小威拍就可以大刀闊斧的拋棄了 XD
2008年1月26日
I wanna be Queen
Maria Sharapova 受人喜愛及令人討厭的原因總是同一個─
眼神中銳利的殺氣和捨我其誰的傲氣。
你幾乎可以用凶惡這個字眼來形容她。
她是一個球風和我喜歡的類型差別很大的選手,
我喜歡的球員多是天才型球手,狂野不羈,打起球來興之所致,
打網球對他們來說就像是場遊戲,玩的不高興時摔摔拍臭個臉也無所謂,
大不了,老子/老娘不玩了!
而Maria卻並非如此,無論比賽多不順手,也從未見她摔過拍子,
孤傲、凶狠、睥睨一切、絕不手軟,在每次凌厲的擊球之中,都能看見她的奮力一搏。
這不是說她沒有天份,只是不那麼渾然天成,但堅定的眼神卻彷彿賭上此生所有的信念一般。
網球也確是她此生的信念。
每次看她打球總會忘了她的年紀,
總是看見走出球場後的活潑開朗,才會想到她也是個花樣年華的少女,不禁令人更加心疼。
她是如此少年得志,卻不像個慘綠少年般迷失;
她是如此犧牲她的純真童年,卻從未走過那條青春的叛逆之路,
也許正因為9歲起便離鄉背井的苦練,焠鍊出了那股來自西伯利亞的冷冽。
「她是如此頑強,足以將鐵釘折彎。」
無論喜歡她或者討厭她,都不能否認,
即使在職業網壇,她的心理素質也是數一屬二的堅強。
17歲那年摘下后冠,以青春美貌風靡網壇之時,
大家不但樂見一美艷少女帶動網壇熱力,更等著瞧她是否成為另一個被花邊新聞與廣告代言淹沒的球員,
詹偉雄甚至曾在中時副刊的「三少四壯集」裡這樣寫著:
「紐約人正睜著大眼冷看:八月底開打的美網,決定著她是另一個庫妮可娃,還是忘不了西伯利亞的瑪麗亞.....」
而Maria終歸用她的頑強向世人證明,她的成功絕非僥倖,更從未忘記她扛在肩上11年的使命。
正如她自己所說:「我知道我生來就是要打網球,我要成為世界第一,我知道我將成為世界第一。」
She wanna be Queen and
She will be Queen.
2008年1月9日
刺殺傑西
拜佛祖的佛陀夏普課程和佛陀慈悲所賜,我有幸獲得了《刺殺傑西》的電影特映券。即使是平常日的下班後,即使是在把廁所設在觀影廳外、等候區規劃超爛、開眼前五分鐘才放觀眾進場的糟糕信義威秀,即使放映長度和片名一樣長到讓人惟恐膀胱爆炸...... 這部片還是讓我大呼值回票價。(而且絕對不是因為票是免費的)
雖然我認為這部片無所謂雷不雷,但怕的人還是不要繼續往下看。
《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的片名,在觀眾還沒看影片前就先破了梗(其實也是史實),一部已經破了梗的影片,不靠劇情也不靠場面,要如何將觀眾帶入演員所處的時空?衝著這一點,每部驚悚懸疑片的導演,都應該好好學習這部片的手法。
雖然乍聽之下讓人以為是部強調熱血勇氣和聲光效果的西部片,卻充滿了濃濃的憂鬱和窒息感,影片就在大量的空鏡頭和柔焦畫面之中緩緩推進,節奏雖慢,卻讓人隨著劇中人物的情緒感到精神緊繃。前半段的細火慢熬看似無趣卻是必要的鋪陳,那是Jesse從平靜走向失控的開始,在他將夥伴滅口的過程之中,那股陰鬱的窒息感就這樣在不知不覺中悄悄擴張,直到每一次「砰!」之後,才會像槍口的硝煙那般緩緩消散。可是沉悶和緊繃總無法完全消失,即使聽來像是冷靜的裁決和救贖,卻仍讓我感到心悸,在靜謐的氛圍中,始終能嗅到那股理智與崩潰拔河的味道。
經歷這般無數次的循環,觀眾的神經幾乎隨著Jesse和他的夥伴一般高潮迭起,時而起伏時而放鬆,影片將要結束之際,夥伴之間的緊張關係醞釀到最高點,緊繃的神經終於斷線,「轟!」的一聲,後勁無窮。
一般來說,我不太喜歡電影中運用旁白的手法,但是這部片中卻是運用的恰到好處,本來因為運鏡和色調節奏等等手法的影響,可能使得這部片的架構較為鬆散,但旁白的話卻好像一條絲線,將所有錯綜複雜的千頭萬緒全部綁在一起,影片的力量就登時增強了。
不是要你解謎,也不是要你推理,更不是要你享受槍林彈雨的刺激,但是那劍拔弩張、一觸即發的氣氛,卻比任何驚心動魄的場面更讓人喘不過氣。幾位配角的演出也功不可沒,在這樣緊張又幾乎滿溢出的對峙之中,只要一個人的力量多一分少一毫,拉扯之中的平衡就會完全崩解,只能說,要做Jesse的夥伴,真的不簡單!
我很喜歡電影海報的設計,濃厚的色彩帶有一點老舊照片的味道,就像是影片裡的西部場景,有點空洞、有點蒼涼,還有Robert 對Jesse的又愛又恨,亦步亦趨,又是小跟班又是暗殺兇手的矛盾,竟也忠實的傳達了出來。
我想看過影片的人應該都會對飾演Robert 的Casey Affleck 印象深刻,不但演出了一個青蠢少年的成長,也演活了那種又愛又恨的心理變化。初期時候那種盲目崇拜,小心翼翼中的自大,到後來的恐懼和另有所圖,除了讚賞之外還是讚賞。他看著Jesse靦腆一笑的樣子,或像許多小男生拿對著鏡子玩扮家家酒,模仿著自己的偶像,再配上他的娃娃臉,看起來就真的像是個不諳世事,追求自己心中英雄形象的大男孩;到後來認清現實,夢想破滅,決定刺殺Jesse的心境轉變,皆如此絲絲入扣。他演技甚至精湛到讓我困惑,Ben Affleck也三十好幾了,這弟弟到底是不小心生出來的小傢伙,還是演技太好讓我覺得他真是個毛頭小子?雖然劇中他並未因成功刺殺了Jesse而超越他的哥哥們成為「英雄」,但現實裡的Casey毫無疑問因為這個角色而走出了哥哥Ben Affleck 的陰影,也難怪他會因此成為金球獎和奧斯卡的大熱門。
我很喜歡他著重小地方加強角色特性的演技,像是影片最初時,講話帶點大舌頭的說話方式,或者是他喜歡抿嘴和眼神閃爍的笑容,或者是明明塊頭很大,卻因為缺乏自信而老是窩囊的瑟縮著,還有跟自己的偶像在門廊抽雪茄,緊張和興奮與不安的拼命搖著搖椅,與Jesse睡在同一個房間,戰戰兢兢汗不敢出,被恐嚇回床顫抖著流下了一滴眼淚,以致於最後拿起槍來射殺Jesse時的眼神.........太多太多,如果夠細心的話,這些表現演技的小地方絕對可以成為觀賞此片的樂趣之一。
影片中另外一個值得一提的人當然是男主角小布。可憐的小布,雖然因為此片拿下了威尼斯影帝,但這部片的知名度似乎不高,看電影之前問遍了朋友卻幾乎沒人聽過。剛看完影片的那天,我的目光都被搶戲的Casey Affleck吸走了,因此雖然承認小布的演技非凡,卻總覺得拿下影帝有些言過其實。沒想到經過了一個星期的沉澱之後卻訝異的發現,當我回想起這部電影,浮現在腦海裡的都是小布晶亮湛藍的雙眼,才不得不承認,小布的眼睛是他演戲時的最佳武器,就好比《色│戒》裡易先生的皺紋,喜怒哀樂都是戲;有時燃燒著嗜殺、瘋狂的地獄之火,有時候天真無邪含著澄澈的淚水,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從他的眼睛裡看到的是怎樣的靈魂,尤其是同一個場景之中的多重角色變化,可以感覺到Jesse這個人物層次和立體感。
如果說Casey 在影片中的表現是線性的成長,那麼小布就是橫向的發展,Jesse在劇中總是穩穩的壓在畫面之中,構成了所有平衡的重心,話雖不多,但銳利而洞察一切的雙眼是他渾身能量唯一有所宣洩之處。這兩人剛好一明一暗,一輕一重,一個鋒芒畢露,一個沉穩內斂,也許這正說明了何以Casey如此搶戲,但小布的演出卻讓人回味無窮。
來自他者的評價或形象塑造,可能讓一個人流芳百世或遺臭萬年,但是那都不是構成自我的真正要素,我們在片中看到的是一個男孩的心理成長,如果說Robert生命中展現的是一種理想和現實的衝突,而Jesse的真實人生,也和眾多百姓眼中的「俠盜英雄」形象大相逕庭,這不也是一種理想與現實的幻滅嗎?
雖然Jesse和Robert分別因為媒體渲染,而成為人們眼中的「英雄」與「懦夫」,但電影並未替他們兩人做出任何評價,因為──「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我想這點無論對 Jesse、Robert, 或你或我或他,都是一樣的。
訂閱:
文章 (Atom)
嗷嗷奶奶,掰掰
這個星期天我照例睡到中午(沒錯我這個年紀還是可以睡到中午很強吧)才醒來,懶散地梳洗過後準備出門覓食,在出門前隨便地滑著手機,卻忽然看到嗷嗷走了的消息。 整個人從頭到腳都冷了起來,但一字一字地把全篇讀完後,心情卻感到稍微舒緩了。高齡22歲,沒有病痛、沒有嘔吐、沒有失...
-
BoA做為唱跳歌手的實力是眾所周知的,她在韓國真的是海放所有其他任何藝人,真的、完全、非常、REAL、暈(我也跟上邕的流行!),大概沒有其他人可以達到她的又唱又跳的一半功力。但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世界很大、舞后還很多,也因此她會常被拿來跟各個舞后比較,其中最常拿來比的就是安室...
-
其實真的只是心血來潮而已, 卻沒想到卻帶來了意外的好運。 搭啦~!! 我中獎了!!!! 挖哈哈哈哈哈哈~~ 好啦!其實只是統一發票的兩百塊而已 可是卻是我處女般的第一次阿!(泣) (背後有聖母瑪莉亞的光芒還有象徵和平的白鴿,留下喜悅而又帶有快感和痛楚的眼淚。...